01 台灣夜市的形成與起源
早在 1960 年代,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之際,會有許多人面臨著失
業的問題,便會有許多人另求謀生,在早期的舊都市中心擺起小地攤,之後漸漸
地由於(聚集經濟)效應,許多小地攤會聚集成一條街,這便是夜市的雛形。另外
也有許多成型的原因,例如:基隆廟口前的許多小吃攤所形成的夜市,是因為常
會有人來祭拜神明,因此小攤販可以在廟口前尋求商機,但不論是什麼原因早期
的夜市通常有(聚集經濟)的因素在內,有別於現在政府所計畫好的觀光夜市。
02 台灣夜市在台灣經濟之價值
上述提過,台灣是在台灣社會轉型失業的危機之中出現的地下經濟。這確實由大
大的紓緩失業的壓力,在早期的台灣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很高。於1970 年代出現
了石油危機,物價通膨,許多中小型企業失去了許多訂單,零售業便一一倒閉,
但是夜市這地下經濟卻不受通膨太大的影響,因此人們便都往夜市消費,而中小
型企業的訂單便轉向夜市,夜市便取代零售商成為經濟體系中重要的一環。但於
今日,台灣的經濟有別於過去,夜市的重要性逐漸沒落,但夜市的小吃在台灣人
的心目中卻有著無法取代的位子,在加上外國的觀光客最在意台灣的美食,而夜
市是台灣美食的代表地方,因此在現代的台灣,夜市仍居重要的位置,據調查百
分之八十七的觀光客都會到夜市,在觀光業中是居首位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